绿色包装成趋势 包装领域劲吹环保风
- 更新日期:[2016/11/4]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求的时时进步,对食品包装的听从性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和越来越高的标准。在这一情况下,各国对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新种类的开拓也十分生动,以******限制地满意市场的特性化需求。目前国内外新开发的塑料包装薄膜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性能、无毒无害、绿色环保、物美价廉、方便使用的方向发展。其中的软包装材料已由过去的以食品包装为主进一步向工业包装、医药包装、建材包装、化妆品包装等非食品包装领域发展。
据了解,使用绿色环保的蜂窝纸板虽已成为大趋势,而EPS泡沫塑料材料的消失,恐怕仍然需要一些时日。
包装领域劲吹环保风
近年来,全球刮起的低碳环保风暴已经波及到了包装领域。EPS发泡塑料即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他添加剂的混合物。近年来,尽管泡沫塑料制品的发泡工艺已经用丁烷替代了氟利昂作为发泡剂,但在发泡过程中残留的丁烷仍然会对环境和工人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先后对木质托盘、木质包装箱、EPS发泡塑料和黏合剂、印刷油墨、涂料等包装材料、辅料及其包装废弃物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其中禁止使用EPS发泡塑料衬垫物的规定已经迫使我国企业在出口家电产品的包装中淘汰了发泡塑料,改用如蜂窝纸板等环保衬垫。
据浙江一家专门生产蜂窝纸板生产线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蜂窝纸板是由高强度蜂窝纸芯和各种高强度的牛皮纸复合而成的新型夹层结构的环保节能材料。具有成本低、用料少、吸声隔热、强度高、抗冲击性好等优点。蜂窝纸板全部由可循环再生的纸材制作,可替代木材,使用后可全部回收再利用。
在家电产品包装趋向绿色环保的形势下,我国一些知名品牌的家电生产厂商率先在出口包装上淘汰EPS发泡塑料衬垫,推广使用了蜂窝纸板衬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格力空调在几年前率先使用蜂窝纸板包装空调,一条生产线每天需要3000套蜂窝纸板衬垫,每年需要2000万立方米蜂窝纸板。继空调使用蜂窝纸板材料包装之后,其他家电也开始涉及蜂窝纸板,四川长虹在2002年以蜂窝纸板为主要材料,配合纸护角纸浆模塑,组合应用,替代了EPS发泡塑料和木质托盘。逐步形成了长虹品牌空调彩电、背投、视听等家电系列产品的绿色环保包装解决方案。其他企业如空调,冰箱压缩机生产企业——顺德美艺,广州三菱,生产微波炉的格兰仕,生产显像管的深圳中康,佛山彩色显像管厂等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都成为蜂窝纸板的用户。
据统计,我国包装行业每年消耗的EPS发泡塑料超过1亿立方米,经济价值大约在300~400亿元;与此同时,使用1吨蜂窝纸板可以减少大约40立方米的实体材料消耗,以我国每年木材消耗量1亿立方计算,如果其中20%被蜂窝材料代替,就节省木材2000万立方米。
环保已是包装盒行业的大趋势,绿色包装是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趋势,乳制品包装由于其使用的广泛度更是首当其冲的要求,乳品包装不断朝“4R 1D”方向发展,即低消耗、低数量、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的方向。乳品包装盒的绿色化应体现为全过程全方位的绿色化,从原料制造到回收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节能、省料、高效、无害。
一是绿色材料的使用,聚乳酸作为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制成容器包装乳制品。绿色包装由于树脂含量很少,也是一种较环保包装。新型玻璃瓶的使用也在增长。用PET材料代替PS材料制杯,盖膜和标签采用纸类材料等。
二是包装设计精确化,不产生过度包装的设计。容器的壁厚均匀化并减薄,大容量的包装桶设计相对减少了材料用量。
三是生产过程中采用柔版印刷方式,使用水性油墨,消除了化学溶剂的污染。全球森林资源在数量、面积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上呈现下降趋势,欧美的一些消费者拒绝购买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木制品。目前,这一意识,在中国消费者中已经唤醒。种种迹象表明,环保已经成为商业竞争中“软竞争力”的体现。
四是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对于环保性差的无菌砖包装,已开发了三种回收技术:1)水力再生浆技术,将纸浆分离出来,生产再生纸,而将其中的铝箔和塑料成分挤压成粒,成为塑铝制品的原料;2)塑木技术,本身含有优质的纸质纤维和塑料,把它们碾碎挤压,可直接生产成室内家具、室外园艺设施、工业托盘等塑木产品;3)彩乐板技术,将包装直接粉碎、热压处理,制成彩乐板,然后再加工成为果皮箱等既美观又耐用的产品。
食品包装机械发展趋势
目前,食品包装机械的研发正朝着高速、多功能化及控制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使包装机械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灵活性,提高自动化程度,须大量采用微电脑技术、模块技术和单元组合形式。例如,德国生产的制袋真空包装机,可集制袋、称重、充填、抽真空、封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方便快捷。
包装机自动化未来的包装机械将配合产业自动化趋势,促进包装设备总体水平提高。如高智能数控系统、编码器及数字控制组件、动力负载控制等新型智能设备已经普遍应用到包装机械设备中,使设备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更具有独立性、灵活度、操作正确性、高效率和兼容性。